孩子重压一半来自爸爸妈妈 揭重压大的5种表现
生活琐事也能带来重压
母亲,你不要再说了行吗,每次吃饭被母亲催促时,4岁的乐乐都会哀求母亲。刚入园时,乐乐由于吃饭慢老被老师批评,乐乐为此曾抗拒去幼儿园,她说不喜欢总说她吃饭慢、老给她喂饭的生活老师。后来,只须哪个在她面首要条件到吃饭,乐乐就会飞快地跑开,大喊着我的耳朵关门了,不要再说了。乐乐妈这才意识到,吃饭这件小事居然给孩子带来了那样大的心理重压。
事实上,除去吃饭,对孩子而言,不少生活琐事都对他们有着深刻的影响。韩国教育心理专家吴恩瑛博士在《孩子的重压》一书中列举了孩子在成长中可能面临的很多重压,如孩子刚入园时面临的离别焦虑,被同龄人欺负,考试成绩不好,爸爸妈妈之间吵架等,但更多是容易被父母忽略的平时琐事,譬如吃饭、睡觉、起床、阅读、甚至游戏、动画片等。
孩子的重压比成年人大
大家常看到年幼的孩子哭闹、打人咬人、满地打滚,其实这都可能是在巨大重压下的极端反应,在亲子婴幼儿教育名博、同为父母的王人平看来,与成年人相比,孩子要承受更多更大的重压,由于孩子还不拥有表达情绪情感、寻求帮助、给予慰藉的能力,他们不了解该怎么样表达情绪、缓解重压。
丹迪兰幼稚园园长陈澍瑾也剖析,幼儿期的孩子面临的重压主要有以下几种:1.活动被束缚。现在不少孩子的自由活动时间明显不足。2、与同伴交往不足。不少孩子回到家没与小伙伴游戏的时间。3、任务过多。目前的孩子天天的学习任务非常重,既有幼儿园老师留的作业,也有参加各种培训机构布置的任务,还有父母对孩子的额外需要,这类都是致使孩子心理重压是什么原因。
孩子的重压,有一半以上是来自爸爸妈妈,但爸爸妈妈亲总是不感觉。亲子教育专家沈佳慧提醒。吴恩瑛也觉得,爸爸妈妈对孩子漠不关心或过分关注都会大概给孩子导致重压,而有时候,那些给孩子施加重压的爸爸妈妈本身就不可以非常不错地应付重压。
在王人平看来,无论成年人还是孩子,重压没办法回避,要让大人和孩子都得掌握面对重压,理性地表达情绪,唯有尊重孩子的尊严、价值,信赖孩子内在的自我成长动力和能力,才能帮助孩子打造起直面重压的勇气和智慧。
■贴士
孩子面对重压时的表现
●陈澍瑾,丹迪兰幼稚园园长
◎习惯改变:夜惊、浅眠、难入睡或睡眠过度、终日困倦。饮食习惯也有改变:食量骤减或过度饮食。
◎身体不适:疲倦、头痛、肠胃不适、磨牙、心跳不规律、呼吸浅短、频尿、皮肤长疹等。经生理检查未发现有特殊肇因,或原有之疾病无故恶化。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讲,本来已能控制大小便后,又频繁出现遗粪或遗尿的情形也会是重压问题。
◎情绪变化:哀愁、紧张、易怒、易惊恐不安等。
◎行为变化:退缩、攻击、常常哭泣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干扰行为增加、强迫性行为等。
◎考虑特点:负向、固执而缺少弹性、犹豫不安等。
■家庭故事
情绪不佳时就是有重压
●林巨,知名儿童教育家,花径美德幼儿园开创者
有一次,快过感恩节了,幼儿园的老师和孩子都在紧张准备。这天中午,牛牛母亲来找老师告状,说牛牛在家非要拔空调插头,还跟爷爷奶奶嚷嚷。父亲从书房出来讲他,他也不听,正在做饭的母亲来跟牛牛说,他却更来劲了,一下就把空调插座拽下来。母亲去抱他,他却叫着坏母亲。
老师剖析,去年感恩节牛牛妈由于临时有事没来参加,其他孩子都有父母陪同,唯独牛牛孤零零的,不说话。这次牛牛闹情绪可能与即将来临的感恩节有关。
放学的时候,牛牛妈问儿子,你是否怕母亲感恩节又不来?牛牛点点头。母亲说,这回母亲请了一天假,肯定陪你。牛牛终于笑了,说母亲,我目前不怕了。
【解析】
孩子面临重压,哭闹是最容易见到的解决方案。基本上,当孩子情绪不佳时,就是他有重压的时候,这类重压基本都是孩子的正常需要得不到满足。父母要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要,实在满足不了,要掌握抚慰孩子。理解孩子的情绪,允许孩子的情绪,不少重压、挫折和伤害,就过去了,不会停留在孩子的心里。
鼓励孩子把重压讲出
●沈佳慧,亲子教育专家
我儿子快四岁时,大家全家搬到了苏格兰,儿子开始进入苏格兰的幼儿园就读。环境的改变,语言的障碍,让儿子起初非常害怕。因此,我先带他看了几家幼儿园,察看他,让他一个人选择感觉最放松、最有安全感的那一家。苏格兰的幼儿园非常人性化。第一天上学,我将儿子送进幼儿园,老师让我暂时别回家,在另一个儿子看不到的房间里等待一小时,让他先适应老师、同学和环境。假如没问题,第二天我就能真的回家,中午再来接他。假如三天后孩子没太大的排斥反应,就能入园了。幼儿园用按部就班的方法把孩子感觉到的重压减轻到最低。
【解析】
从孩子非常小的时候,我就开始和他聊天,从孩子的言语和表达中去知道他可能有些重压,帮助他解决。多数孩子有重压时表现出的症状都是生理的而非心理的,典型的是头痛和胃痛;最容易见到的情绪反应是退缩、易怒、挑剔等。当孩子有重压时,爸爸妈妈要鼓励他们讲出,不要一味地责备或忽略。
■榜样
帮孩子打造管理重压的能力
●王人平,亲子婴幼儿教育名博
爸爸妈妈要给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爱。有多少爸爸妈妈以控制为爱,不断降低孩子的选择,削弱孩子的力量,增加孩子的重压。孩子重压最大的来源其实是缺少安全感和自信心,怕被爸爸妈妈丢弃。由于孩子常常感觉到爸爸妈妈爱的其实不是他本人,而是他的表现;不是日常的他,而是期待中的他。
爸爸妈妈要做好榜样。日常大家怎么样面对和管理我们的重压,怎么样表达我们的情绪情感,都是给孩子的示范。
爸爸妈妈要用心去学习孩子成长发育规律方面的共性常识,用心察看孩子天分秉性方面的个性差异。大家常抱怨孩子无理取闹,其实,有时候是大家不够用心或没能力去解析并准时回话孩子真实的需要。
孩子因受自己年龄、生活经验、认知和思维能力等的限制,管理重压的能力还很有限。因此,爸爸妈妈不只要做好榜样,还要通过演示、游戏、绘本、故事等形式,逐步教会孩子辨别各种重压,理性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方法,譬如让孩子想哭就哭会儿吧,用涂鸦的方法画出心中的不满,甚至摔打枕头释放体能等。